漏斗胸手术术一般都能保持几年
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如下: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。胸骨(特别是剑突根部)及其两侧相应的3-6肋软骨向内下沉,形成前胸壁漏斗状,心脏受压移位,胸部畸形导致肺运动受限,影响儿童心肺功能。经常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,甚至心力衰竭。手术方法如下:漏斗胸手术一般都能保持几年?
一.漏斗胸手术一般都能保持几年
1.切口:胸骨正中切口。
2.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,将其向切口两侧分离。切断附着于胸骨上的胸大肌,显露出畸形的肋软骨至骨软骨交界处。
3.剥离软骨膜,切除两侧畸形的全部肋软骨。
4.切除剑突。
5.用手指钝性分离胸骨后间隙,剪开胸骨两侧肋间组织及软骨膜,避免损伤肋间血管、胸廓内血管及纵隔胸膜。
6.在切除的较高位肋软骨平面以下,置线锯于胸骨后面,做横行部分截骨直至胸骨下端可向上翻起。
7.用1根克氏针穿过胸骨,固定于两侧的第5肋骨上。
8.将两侧胸大肌对拢缝合并固定于胸骨中线,安置胸骨后引流管。
二. 手术方式如下:
1、传统开放手术:需要切除肋软骨或肋弓附近相关结构,其优势在于治疗彻底,复发率较低;缺点是切除范围较广,创伤较大,术后恢复时间长,可能留下大的疤痕;
2、Nuss手术:为目前临床上治疗漏斗胸的主流手术方式,将一个弧形钢板置放于胸壁凹陷底部,支撑胸骨,将凹陷抬高,其操作简单,创伤较小,但复发率相对较高。
漏斗胸手术的适应证有:
1、漏斗胸指数大于0、2,Haller指数大于3、22;
2、心肺功能经测定发现已出现异常者;
3、患者有较明显的自卑心理;
有人认为此畸形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,下部较上部小,挤压胸骨向后而成;亦有认为是因膈肌光纤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,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。
误区二:漏斗胸是一种遗传病
关于漏斗胸的发病机制有多种观点,其中有三种观点具有代表性:
幼儿的循环系统症状较少。年龄较大的儿童在活动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、脉搏加快、心悸甚至心前区疼痛。主要原因是心脏受压,心输出量不能满足运动需要,心肌缺氧引起疼痛。有些病人还可能有心律失常,以及收缩期杂音。(编辑3001)